電商質檢報告不寄樣可以隨便買?據人民網報道,前不久,有網友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映,淘寶上充斥著大量出售檢驗檢測報告的網店,不需要樣品,當天下單,次日就可出具所謂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的報告。隱患多,危害大。
網上能隨便買到檢驗檢測報告?保真嗎?以開網店為名,人民網財經選取了校服、地板、茶葉等為樣本,逐一實測。
人民網財經在淘寶網搜索檢驗檢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搜索結果達70多頁。一個叫“標客服務”的淘寶店上,每份報告標價僅1元,在同類店鋪中人氣榜靠前。如果不送樣,能否搞一份校服報告?“標客服務”客服的回答是可以。按其要求,人民網財經編纂了“產品名稱”“規格型號”“產品圖片”等信息給對方。該客服承諾,次日出電子版報告,并快遞紙版報告,但價格不是1元,而是105元,也不能在淘寶上下單支付,而是通過網上聊天工具旺旺發來支付寶付款碼另行支付。
掃碼下單后,銀行賬戶信息顯示,收款方為“安徽優品誠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品誠客)的支付寶備用金賬戶。
優品誠客在淘寶上有一個同名店鋪,2016年開店,已達2個皇冠的信用級別,有通過企業認證的標志。上述兩店客服的頭像一模一樣,均有“優品誠客”字樣。
按上述類似流程,5月6日,人民網財經在淘寶上“零度電商旗薦店”下單了木地板的報告。5月7日,在拼多多上的“駭客電子”店,下單了茶葉的報告。不過,銀行賬戶信息顯示,兩個收款方均為個人的支付寶備用金賬戶。
在均未送樣品檢測的情況下,下單后僅隔一天,就分別收到三份電子版報告,均帶有CMA、CNAS等字樣。
校服報告中,甲醛含量“未檢出”,符合相關規定;木地板報告中,“甲醛釋放量”等檢測項均符合《GB/T15036.1-2009》中優等品要求;茶葉報告中,“敵敵畏”等十幾項農殘和銅、鉛均“未檢出”,符合相關規定,結論為“合格”。
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上,認可與檢驗檢測監督管理司在回復網友時介紹,根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資質認定(CMA)是行政許可,具有強制性。而CNAS認可是機構自愿行為。
雙重認證的報告有多重要?“一份合格的檢驗檢測報告首先是進入電商平臺銷售的敲門磚,又是發生質量糾紛時的護身符。”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宋曉旭表示,為證明產品質量合格,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大多數電商平臺要求商品在上架銷售前提供質檢報告。
上述三名客服均承諾,報告都保真保查詢過關,報告上自帶二維碼,掃碼查詢即可。
“標客服務”通過旺旺發來的校服報告,落款是“中國商業聯合會輕紡織商品及兒童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和“上海遠東正大商品檢驗有限公司”。而掃報告上的二維碼后,微信上彈出的卻是一個“質檢信息”微信公眾號,賬戶主體是個人,未認證,名稱記錄顯示曾用“上海質檢”的名稱。在“檢驗檢測報告編號查詢平臺”上,并未查詢到該報告的數據。該編號查詢平臺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信息中心的官方查詢平臺。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認可與檢驗檢測監督管理司介紹,該平臺可查詢2016年以來檢驗檢測機構對外出具檢驗檢測報告的編號。每季度的第一個月內,各檢驗檢測機構須報送上一季度出具的全部有效檢驗檢測報告編號,可能存在部分機構未按要求將全部符合要求的報告信息上傳的情況。不過,該司提醒,此平臺并非報告真偽查證。如對報告的真偽有疑問或查詢具體報告內容,請直接向出具該報告的檢驗檢測機構咨詢。
人民網財經要求客服開具發票。“標客服務”和“零度電商旗薦店”均表示沒有,“A0駭客天貓入駐”發來一張手寫收據的照片,收據上有“廣州致遠箱包有限公司”字樣的印章。
“假的檢驗檢測報告一般分兩種。一種是直接偽造的,另一種是根本沒取樣檢測,直接出數據的。”孔峰說,純造假的報告比較少見了。
宋曉旭認為,依據《民法典》及《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等規定,檢驗檢測機構及人員偽造檢驗結果、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的,市場監管部門可以處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等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取消其檢驗資格、認證資格。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的民事責任。根據《刑法》“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等有關規定,對虛假檢驗檢測違法行為可以追究刑事責任。
“如果電商平臺明知平臺內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而未采取必要措施的,那么根據《電子商務法》的規定,依法與該平臺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宋曉旭表示。
談到不實和虛假檢驗檢測違法行為,孔峰表示:“在電商平臺上,既有檢驗檢測機構自己的銷售隊伍,也有類似中介的代理商或網店,其中難免魚龍混雜。利益驅動下就會滋生出黑色產業鏈。”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從事建筑物檢驗檢測的人士透露,國家對國有的、大型的檢驗檢測機構的監管比較嚴格,不過她遇到過個別中小型檢測機構隨意出報告,掛靠資質,甚至造假的情況。
“目前尚沒有一家成為能夠與瑞士SGS、法國必維等知名國際品牌齊名的機構。”孔峰介紹,“有些機構內部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和數字化水平很低。由于行業經營主體非常分散,不時出現惡性競爭等現象,擾亂市場,造成不良影響,客觀上也對監管部門帶來壓力。”
近年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不斷加大監管力度,比如最近新制訂出臺了《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修訂了《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辦法》第五條規定了檢驗檢測機構及其人員應當對所出具的檢驗檢測報告負責,并明確除依法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外,還須依法承擔民事、刑事法律責任。據悉,2021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仍將會同多部門聯合部署“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加大行刑銜接力度,對涉嫌犯罪的,堅決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將不實和虛假檢驗檢測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信息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平臺,推動各部門共同實施失信聯合懲戒。
文章來源:人民網。

